錶界動態
HOROGUIDES
14 OCT. 2025

MING 以 3D 列印推出全球首款 Polymesh 鈦金屬錶帶

HOROGUIDES
14 OCT. 2025
MING - MING - 3709B - MING 以 3D 列印推出全球首款 Polymesh 鈦金屬錶帶

MING 以實驗精神著稱的製錶風格,再次在材質與製程領域開創新篇章。這次的焦點並非腕錶本身,而是一條顛覆傳統的錶帶——全球首款 3D 列印鈦金屬錶帶混合結構(titanium bracelet-strap hybrid),命名為 MING Polymesh。它同時具備金屬鍊帶的冷冽質感與織物錶帶的柔韌貼合,重新定義了腕錶配件的結構語言,也讓「配件」在高級製錶中首次成為主角。

 

MING - MING - 3709B - MING 以 3D 列印推出全球首款 Polymesh 鈦金屬錶帶

Polymesh 的立體結構與細膩表面處理,金屬質感中帶有絲質觸感,突顯 MING 獨特的工藝語彙。

MING 一向以「實驗室式的製錶思維」聞名,品牌創辦人 Ming Thein 及團隊長年以設計實驗為核心,從 57.04 Iris、LW.01 Ultralight 到藍寶石馬賽克與多相塗層(multiphasic coatings),每一項作品都在挑戰材料極限與視覺表現。這次的 Polymesh 更進一步將積層製造(additive manufacturing)技術推向新的高度,整條錶帶由 1,693 個鍊節與零件構成,沒有使用任何銷釘或螺絲,所有部件皆以閉合環狀結構互相連接,連針扣的關節與轉軸都在同一製程中一次成形。唯一需後續安裝的部分僅為快拆式彈簧棒,整體結構可謂精密如同微型機械。

 

MING - MING - 3709B - MING 以 3D 列印推出全球首款 Polymesh 鈦金屬錶帶

MING Polymesh 上手佩戴效果,展現出金屬如織物般的流動感與柔軟貼合,顛覆傳統鍊帶的僵硬印象。

為完成這項製作難度極高的結構,MING 與義大利 Sisma S.p.A. 及瑞士 ProMotion SA 攜手合作,選用 5 級鈦金屬以金屬粉末列印成形。製程中需經過數百層燒結,零件間距離僅 70 微米,誤差容忍幾乎為零。由於細微鈦粉具有高度爆炸性,必須在惰性氣體環境中進行列印與燒結,以確保安全與穩定性。列印完成後,錶帶還要經多道精密拋光與去層紋處理,使活動更加順暢、邊角圓潤,觸感細膩如絲,最終呈現出如織物般流動的金屬質感。

 

MING - MING - 3709B - MING 以 3D 列印推出全球首款 Polymesh 鈦金屬錶帶

錶扣同樣以 5 級鈦金屬列印而成,結構完整於單一製程中成形,無需任何螺絲或銷釘組裝。

這條錶帶的開發歷時一年,歷經七次完整重新設計與結構優化。MING 坦言,這項技術若以傳統機械加工方式幾乎無法實現,唯有透過積層製造才能讓這種三維結構得以誕生。Polymesh 錶帶象徵著製造創新如何推動設計革新,讓原本只存在於想像中的形態轉化為具體實物,也展現了 MING 在當代獨立製錶領域中不受框架束縛的思維。Polymesh 錶帶目前提供 20mm 規格,售價為 CHF 1,500,未來將推出 22mm 版本,並預計於 2025 年 10 月的 WatchTime New York 與 11 月的 Dubai Watch Week 首度公開展出。

 

MING - MING - 3709B - MING 以 3D 列印推出全球首款 Polymesh 鈦金屬錶帶

MING 採用閉合環狀連結設計,使錶帶與錶扣間的活動更加順暢,展現出宛如微型機械般的精密感。

社群上很多藏家對這項創舉普遍抱持正面態度,多數人認為 MING 成功將積層製造技術導入製錶產業,並賦予腕錶配件全新的感官體驗。雖然外觀仍帶有 3D 列印特有的砂質紋理,但這樣的細節反而突顯了金屬織物的真實感與前衛性。有藏家形容它是「科技與工藝的交融產物」,也有人認為這將改變未來錶帶設計的思維方向。無論觀感如何,MING 再次以 Polymesh 證明了創新不必侷限於機芯或錶殼,連最日常的配件也能成為創造驚喜的舞台。

文章分享
ADVERTISEMENT
advertisement:IG頻道訂閱
TOP